
蜀工道路(隧道)防滑路面抛丸机
成都蜀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系列蜀工道路(隧道)防滑移动式抛丸机是引进自德国的自循环回收式抛丸清理设备,工艺是采用直径很小的钢丸冲击地面等沉积的轮胎胶印,达到清理并恢复跑道摩擦系数的工艺。
蜀工移动式路面抛丸机(Mettmann系列 SG-2 550-施工宽度550mm、SG-2 800-施工宽度800mm、SG-2 1200-施工宽度1200、SG-2 1600施工宽度1600mm)施工的抛丸处理工艺具备明显的优点:
1、自动清理,均匀整齐,效率高,恢复摩擦系数;
2、对表面没有损伤;设备机动灵活, 操作简单;环保设计;
3、清理过的表面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清洁工作;随时进行,随时撤离,操作成本低;
4、 其他功能:标志线清理;市政道路及铺装路面的清洁;高速公路及转弯路段表面抗滑性恢复。

蜀工路面抛丸机设备在隧道防滑中的应用高等级公路隧道能够有效地改善公路的路线技术指标,缩短公路里程和行车时间,但其不可避免的封闭性,行车环境的复杂性,给公路安全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隧道路面有混凝土和沥青两种,因为短距离隧道的通风条件比较好,消防要求不是特别的高,隧道内温度、湿度和隧道外的差别不大,所以可以采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路面,而对于长隧道,由于隧道内部环境以及消防的原因,大多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1 隧道事故原因分析。2001年,浙江省高速公路隧道事故433起,占全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总数1 3 7% ,每公里事故发生率1 3.1 8起/公里,远远高于其他路段4.14起/公里的事故发生率。分析以上事故发生的特征和路段的特点,可以发现隧道路面的摩擦系数低是导致事故多发的首要原因:
(1)发生的路段集中在长隧道内。因为相对长隧道,短隧道由于路面状况相对较好, 路面附着系数相对稳定,透光性较好。上述433起事故中,按隧道长度分类列表如表1。
(2)事故在隧道内发生的地点有规律性,集中在隧道入口处2∞ ~400米路段范围内。主要是因为车辆在进入隧道的时候,由于路面工况的瞬间改变造成车辆侧滑, 以及受光线影响,2001年的433起事故中,发生在隧道入口处200~400米路段的有341起, 占总数的78 8% 。
(3)事故发生的形态中,侧滑后造成的单车碰撞隧道壁或侧翻占总数的42.3%,侧滑后导致方向失控而被后方来车碰撞的占总数的38.7%,可见由于路面摩擦系数的降低导致的侧滑 是隧道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4)事故车型比例: 小型货车43.5%,小型客车37.5% 可见除行车速度影响外, 和小型车辆底盘轻,胎面窄、抗滑性能较差也有关。
(5)雨天的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晴天,雨天隧道路面潮湿,车辆在高速行驶状态下,进入隧道瞬间路面摩擦系数的突然变化, 导致车辆侧滑,导致本车失控或和其他车辆发生事故,同时非事故车辆的制动距离也大大增加。据测试,盘龙峙隧道晴天干燥路面的实测摩擦系数为0. 35,雨天潮湿路面的实测摩擦系数为0 .25,全部低于0 .7~0 .6水泥路面的正常摩擦系数值。因为隧道是一个封闭的特殊环境,使大量的尘埃不能及时排除在洞外,而是沉积在路面上, 车辆排出的废气以及遗洒在地面的汽油, 机油等得不到清理,大量附着在路面上,大大降低了路面的摩擦系数,所以提高隧道内车道的摩擦系数是减少隧道交通事故的关键。
解决隧道防滑问题的新方法
1、当前提高隧道内车道摩擦系数的一个有效的新工艺**是采用抛丸设备作表面的抛丸处理抛丸是指通过机械的方法把丸料(钢丸或砂粒)以很高的速度和一定的角度抛射到工作表面上,让丸料;中击工作表面,然后在机器内部通过配套的吸尘器的气流清洗作用,: 丸料和清理下来的杂质分别回收,并且使丸料可以再次利用的技术。机器配有除尘器,做到无尘施工,保护环境。机器操作时通过控制和选择丸料的颗粒大小、形状,以及调整和设定机器的行走速度,控制丸料的抛射流量,得到不同的抛射强度,获得不同的表面处理效果。近年来在使用抛丸工艺处理隧道的工程也越来越多,抛丸工艺已经是欧美国家工艺规范的要求,在中国也正在被逐渐接受。在隧道保养上,例如:重庆通渝隧道、贵阳营盘坡隧道、昆石高速清水沟隧道等等,均采用抛丸工艺对混凝土路面进行维护。
2、施工方法
(1)可以根据需要对隧道路面全部进行机械抛丸打毛清理, 清理表面杂质,恢复表面摩擦系数;
(2)可以每间隔一定距离进行一条抛丸处理; 当处理的抛丸带摩擦系数降到临界状态后再交替打毛以前未处理过的表面。